平行九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9|回复: 1

2.3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55

主题

110

帖子

32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29
发表于 2019-9-25 12: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3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教学设计

现代诗人昌耀在《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中,塑造了众多的审美意象,有峨日多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通过意象之间的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

1.理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2.分析诗人的立意方向与构思艺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
3.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探究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4.了解诗歌古今发展发过程,分析新诗的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1.理解诗歌塑造的众多的审美意象。
2.探究诗歌的主题与诗人心中的天堂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登峰途中的体验与感怀。诗题交待了作者所处的位置。“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暗含着此刻诗人因身体疲惫而打算暂歇,但并未放弃征服新的高度之意。“小心探出前额”的举动说明海拔之高。薄壁那边上演的是雪峰日落的一幕,“彷徨”一词生动地概括出了夕阳欲落未落之貌。但西沉之势不可逆转,冷热交接之时,迫近冰峰的红日显现出跃赴绝境的决然的姿态。山海的幽杳又似有黑洞般无穷的引力。石砾不时的滑坡,深渊兴起一派有如军旅远去的喊杀声的嚣鸣。诗人猛然惊觉,本能的将“指关节铆钉一样的楔入巨石的罅隙”。这句极为生动形象。千层底被撕裂的细节,从侧面表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

一、作者简介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诗人,籍贯湖南桃源。1936年6月27日生于湖南常德市一个有着七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
昌耀早年丧母。父亲王其桂和伯父王其梅,从青年时代即投身革命。父亲王其桂曾任薄一波领导的抗日决死队的指导员,后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伯父王其梅早年即为中共党员,曾是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
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1955年调青海省文联。1958年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1979年平反。后调任中国作协青海分会专业作家。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
主要作品:《慈航》《斯人》《划呀,划呀,父亲们!》《大山的囚徒》《一百头雄牛》《一个中国诗人在俄罗斯》《峨日朵雪峰之侧》《哈拉库图》《慈航》、《意绪》、《哈拉库图》《一十一枝红玫瑰》;诗集《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2000年诗人过世后有《昌耀诗歌总集》行世。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其历史地位已为人共识。
二、阅读理解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  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年8月2日初稿
                           1983年7月27日删定
三、合作探究
1. 诗歌首句说:“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怎样理解“此刻”和“仅”两个词的含义?
探究: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
2.“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请分析鉴赏这句诗的内容与表达技巧。
探究:这是个判断句,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从前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
3.诗人为什么惊异于“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探究:诗人认为,眼前的景物仿佛是一切艰辛的一种报偿,“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一个宛转重叠绵密奇崛的长句,写那太阳彷徨久之终于突然向一片山海跃入。还未见过有人把落日的张力和动势如此精炼地组织在一个句子之中。长句极易写得或累赘或松散或拖沓,而这里意象的密度却显示了诗人锤炼的功力。
4.诗人在作品中是怎样呈现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的?
探究: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诗人又叠加上一个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落日更显壮观。滑坡的动势与落日的动势都是下坠的,与攀登者的动势正好相反。于是视听合一的效果就不单产生审美意义上的“崇高”,而且在读者的生理上引发一种紧张。那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事实上也在竭力使我下坠。千军万马般的厮杀声响在“我”身旁向深渊“自上而下”地远去时,“我”在这个高度上的坚持就决非易事。
5.“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这句诗有怎样的寓意?请简要分析。
探究:寓意:日落和滑坡都不是悠闲者赞叹或观赏的对象,而是此时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分析:诗句由“我”眼中的壮观景象转入自身状态的描述:手指插入岩缝,血滴渗出鞋底,也就是说,日落和6滑坡都不是悠闲者赞叹或观赏的对象,而是此时此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
6.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联系诗歌内容,探究下面的诗句的寓意。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探究: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这确实是出人意料之外的神来之笔。在这样的高度上,只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与“我”为伴;在这样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与前一诗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这里,“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甚具分量。它们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
在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太阳俄日多之雪巨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通过意象之间的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110

帖子

32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29
 楼主| 发表于 2019-9-25 12: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难点探究
1. 分析诗歌形象
探究:《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这只蜘蛛有何内涵?
①诗歌第一节重点写征服自然的困难与危险,第二节写脱离险境后,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但小蜘蛛的出现,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诗人也由此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之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②与前一诗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甚具分量。它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
2.观照诗人境况,联系时代背景,结合诗句,谈谈你对《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内容主旨的理解。
探究:①诗人王昌耀1950年参军,曾参加战斗,负伤致残,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7年被定为“右派”。
②受“大跃进”思想影响,60年代初我们国家存在一种狂热、迷乱、肤浅、喧嚣的精神风貌,那种对理想追求的热情和热爱往往遭到拒绝。诗人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凭着一份清醒和理智,开始打量和思考时代与现实。
③“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太阳”跃入山海,时代从泛滥的狂热、廉价的乐观中摆脱出来,只能有“滑坡”的下场。虽然仍旧“一派嚣鸣”和一片“喊杀声”,但这是“自上而下”,是“滑坡”,是“远去”,是时代归于冷寂和沉闷以及随之而来的清醒和理智之前的“绝响”。
④“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诗人昌耀并没有与时代一同“滑坡”,而是在峨日朵雪峰之侧站稳了自己的高度。
⑤“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彰显诗人精神空间的不是“雄鹰或雪豹”而是“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尽管“蜘蛛”如同诗人一样渺小,却是精神高度的坚守者,这正是诗人坚定理想追求、绝不随波逐流的呐喊。
3.阅读读这首诗歌,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谈谈你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见解。
探究:昌耀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他自始自终有着一种震动人心的忧郁和伤感,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是诗人对生命本真与尊严的追寻和捍卫。在这首诗中,诗人似乎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又似乎是一个积极的生命体验者,他在这首诗中开始他的征服之旅,继而完成旅途。继而完成了自我超越。
一首诗的诞生往往就是诗人一歌新生命的诞生。诗是完整的生命形式,生命,是昌耀诗歌的总主题,呈示生命,是昌耀全部诗歌的根本目的和内在逻辑。昌耀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雕铸了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
昌耀这首创作于早期的诗作,定格了昌耀所有诗歌的情绪基调和精神高度,是他生命与精神质量的承载,更是他对生命本质强有力的确认。
五、板书设计



(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平行九十 ( )

GMT+8, 2021-1-26 08:01 , Processed in 0.0737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